原标题:一些老年人沉迷手机短视频 、短剧 ,带来身心损害——
银发族如何健康“触网 ”(民生一线)
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,智能手机深度普及,越来越多老年人跨越“数字鸿沟” ,成为“手机达人”,但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“成瘾”问题 。沉迷短视频短剧损害身体健康、非理性参与直播购物、被“奖励 ”“返现”诱导长时间刷APP……老年人“触网”为何会面临这些问题?如何完善机制,帮助老年人更好融入智能时代?本版约请记者深入采访。
最近,60多岁的湖北武汉市民陈阿姨迷上了看短剧。有时半夜醒来睡不着 ,为了不影响老伴,陈阿姨就戴上耳机躲在被子里“划屏幕 ”,一看就是几小时。春节期间 ,她突然感到眼睛胀痛,视力急剧下降,孩子带她到医院一检查 ,竟然是“闭角型青光眼”急性发作,需要做手术 。
短视频内容丰富、情节跌宕,深受“银发族”青睐 ,但也带来了沉迷甚至“成瘾 ”问题,影响正常生活。如何帮老年人摆脱对手机上瘾?记者进行了采访。
老年人沉迷短视频,有损健康还可能上当受骗
经过初步检查和询问病因 ,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洋对陈阿姨作出了诊断:“患者在黑暗中长时间用眼,瞳孔扩大,挤压前房角,让其变得更窄 。相当于眼睛里的‘下水道’不通 ,水流不出去了,眼压不断升高,导致青光眼急性发作。”
通过穿刺 、放水把眼压先降下来 ,再上眼药后进行手术……经过精心治疗,陈阿姨双眼视力逐渐恢复,顺利出院。
“老年人长时间看手机 ,不仅容易诱发干眼症、青光眼、视疲劳等疾病,严重的会给视神经带来不可逆的损伤,还可能造成颈椎 、手腕等身体其他部位的问题 。”刘洋介绍。
数据显示 ,截至2024年12月,中国网民规模达11.08亿人,其中50岁及以上网民群体占比达34.1%。沉迷短视频除了影响健康 ,还容易引发经济方面的问题 。
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采花乡,年近七旬的邓大爷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刷短视频。去年7月,他刷到一条视频称“针对老年人开设手机剪辑视频课程,无门槛 ,学成后可以发布短视频赚钱 ”。学了几天免费课程后,“老师”称“只需要缴纳2997元的学费,就可以参与更详细的直播课 ,课后作品不仅能帮助推广,还能每月返利” 。然而,邓大爷缴费后 ,“老师 ”就不再理会他,邓大爷只得报警,在警方帮助下才追回了这笔钱。
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《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》 ,一些短视频平台利用算法锁定老年人推送离奇、浮夸“微短剧”,然后再以极低价格诱导其继续观看并默认开通免密支付,随后按集扣费并自动播放。还有短视频或购物平台广告弹窗诱导“抽奖” ,消费者点击后被跳转至第三方支付平台自动扣款。
社区支持与代际互动的缺乏,导致老年人寻求“代偿”
62岁的吴女士家住鄂西某市的乡镇,3年前,她来到城区帮儿子带孩子 。
从乡镇来到城市 ,吴女士一时难以适应,出门既不熟悉路,也不知道去哪里玩。“孙子白天上学 ,我在家里没什么事干,在别人的介绍下,就开始用手机刷短视频做任务赚钱。 ”吴女士说 ,除了吃饭、睡觉 、带孩子,在手机APP签到、刷视频成为她每天必干的事 。
专家表示,很多人退休之后 ,难以适应突然闲下来的生活。看短视频、听小说等做任务赚钱的方式容易上手,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吸引力。
“老年人热衷刷短视频,与社区支持 、代际互动等的缺乏有一定关系 。”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贾煜认为 ,倘若代际互动无法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,容易诱发老年人的精神孤独。刷短视频等娱乐活动能够缓解他们的心理孤独。
另一方面,部分社区公共文化空间有限以及适老化的公共文化设施不足,也让一些老年人不得不通过虚拟世界寻求精神慰藉 。有老年人反映 ,“小区可供老年人活动的空间和设施很少,只在中心区域有几处儿童的游乐设施,旁边连坐的地方都没有 ,孩子们玩的时候,大家只能站在一旁闲聊或刷手机。”
用制度约束算法权力,多方共建防成瘾机制
专家通过对武汉市一些社区的老年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后发现 ,存在网络成瘾问题的老年人占比约为19.71%。其中,82.48%的网络成瘾老年人上网的主要目的是观看短视频 。贾煜表示,一些平台通过捕捉老年人对“家庭 ”“健康”“陪伴”“怀旧 ”等关键词的偏好 ,定向推送内容,强化情感依赖。
对此,贾煜建议政府、平台企业、社区和家庭等要携手共建防成瘾机制 ,给予老年人更多关心爱护,让他们能够更好地享受数字红利。
比如,政府可以出台相关规范,引导平台对老年人账号实施“反成瘾机制”;关闭“无限滚动”功能 ,每隔一段时间强制弹出休息提示;向60岁以上用户推送医疗 、投资类广告,要进行严格监管和审查;等等。
社区可以组织专家为老年人开设短视频防沉迷培训,提升防沉迷意识 。家庭层面 ,子女可鼓励老年人学习一些新技能,如书法绘画、制作手工艺品等,让他们的生活更充实。
“针对老年人短视频成瘾问题 ,需要通过制度约束算法权力、社区重建意义网络、家庭创新互动模式的组合策略,将技术重新锚定在人的真实需求之上。 ”贾煜说 。
注意用眼卫生谨防套路骗局
适度浏览内容健康向上的手机短视频,有助于老年人提升网络素养 、增长见闻、放松休闲。在此过程中如何避免成瘾?在使用手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?
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刘洋建议 ,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可以遵循“20—20—20”原则,即每近处用眼20分钟后,休息20秒 ,利用这20秒向20英尺(6米)以外的地方远眺,让眼睛有“中场休息”的时间。
尽量避免躺着玩手机、关灯看手机 。躺着玩手机,尤其是侧躺时,眼睛被枕头压迫 ,导致眼部供血不足,容易引发视疲劳,出现眼干 、眼涩等症状。关灯时 ,光线较暗,为了看清物体,瞳孔会放大 ,导致眼压升高,进而影响视力,甚至可能引发青光眼。老年人普遍存在老花眼等问题 ,长期用眼习惯不佳,更易导致眼睛病变 。
不建议边走路边看手机,这样不仅存在安全隐患 ,而且走路的时候,身体会不停晃动,手机与眼睛的距离也在不断变化,眼睛需要实时调节焦距 ,也会加重视疲劳。
除了重视健康问题,老年人也要注意提防一些短视频平台上存在的“套路 ”和诈骗行为,保护好自身财产。“老年人获取信息渠道相对较少 ,对短视频内容鉴别真伪能力比较弱,容易给诈骗分子可乘之机 。”湖北省公安厅反诈中心负责人吴春丽提醒,尤其是涉及网课、养生、投资理财等主题的短视频 ,可能会诱导用户下单购买商品,或者以多种“话术” 、理由诱导老人充值、付款、转账等。老年人在刷短视频时,应注意做到未知链接不点击 、个人信息不透露、转账汇款多核实 ,遇到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寻求帮助。
转载请注明来自交通路考,本文标题:《盘点十大复刻机芯和正品机芯的差距,推荐10个购买渠道》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